百年老树绽新枝 全靠烹协精心育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餐饮界的前辈和同仁:
常州菜根香酒楼自开张到现在已有近十年时间,今天能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我们的酒楼成长过程,心情无比的激动。菜根香这块招牌是中国餐饮业的一朵奇芭,数百年来,通过一代又一代餐饮人艰苦卓越的努力,在这块招牌上沉淀了独特又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。常州菜根香酒楼是这株百年老树上绽放的一根新枝。常州菜根香酒楼的每一步成长,都是烹饪协会精心培育的结果。
一、烹协为我请了好顾问,我把工厂变成了酒楼。
常州菜根香酒楼的前身是一家村办工厂,我在这个厂当厂长,90年代初,酒楼所处的城北成为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厂门前的道路拓宽,一下子把工厂拆掉了一半,地方政府说,你们的厂由二产转三产吧,于是我带领工厂的一些骨干,把旧厂房逐步改建成了饭店。开始,只有一百个餐位,一年下来做了一百万营业额。就在这时,烹协向我伸出了热情的双手,市烹协把已退休的特二级烹调师、原市烹协副会长唐志卿老人推荐给我,做了酒楼的技术指导。唐老在菜根香一干就是六年多时间,一直干到古稀之年。江苏省烹饪协会搭桥牵线,我和聂风乔教授结成了忘年之交。聂老生前多次到我酒楼指导工作,我也是聂老生前在家中接待的最后一批客人。“中餐以味为本,地方菜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”,聂老的谆谆教导,经常在我耳边响起,让我终身难忘。在唐老和聂老的悉心指导帮助下,我们的酒楼由一百个餐位变成了一千个餐位,年营业额由一百万逐步增加到了一千多万,成为常州的甲级名店。工厂原来的机修工现在有的已成为一级烹调师;原来的生产班长成为得力的厨师长;原来的车间主任成为优秀的前台经理。企业转产成功,饭店有了一定的位置,全靠烹协牵线做红娘。
二、烹协颁给我一块金牌,常州人有了一碗粥的骄傲。
常州菜根香酒楼做的是地方菜,而现在的年头,社会上一会儿刮十二级粤菜风,一会儿又刮火锅龙卷风,搞地方菜的饭店困难重重。我的祖辈世世代代生活在富饶的江南水乡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江苏的地方菜传到我们这一代已有数千年历史了,我想地方菜既然能延续几千年,自有它存在的道理。于是,我就把一些民间菜和地方特色小吃,经过改良搬上了酒楼的餐桌,品锅仔鹅、菜根狮子头、南瓜饼均被评为常州市名菜名点;白汁鮰鱼、金钱饼被评为江苏名菜。在江苏农村的冬天,乡亲们为了节省粮食又吃得暖和,经常把一些菜、豆类和大米搅在一起煮粥吃,地方俗称“咸粥”,我把这一地方特色移植到酒楼,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改进和推广,使其演变成八宝菜粥,并被顾客公认为酒楼的特色品牌。前年,省烹协给我酒楼颁发了“江苏名菜名点”的金牌,北京又给我酒楼颁发了“中国名点”的金牌。望着挂在墙上的金光闪闪的牌子,我心里琢磨着,怎样才能对得起中国烹协对我酒楼的厚爱和期望,于是,我着手在酒楼建起了一个生产车间,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,为八宝菜粥注入现代科技含量,形成了初步的工业化生产规模,并建立一支由二辆汽车和二十五辆摩托组成的送粥队伍。常州市民坐在家中,只需一个电话,二十分钟之内,“中国名点”江南八宝菜粥就能送到他的手中。今年,一碗粥的外卖销售,已做了二百多万元的营业额。新华社的一位老记者途径常州,品尝了八宝菜粥,回北京后在《中国食品报》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三千多字的通讯,题为“常州一碗粥”,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一百多个单位和个人来信来函,表达了他们对八宝菜粥的浓厚兴趣。现在,常州一碗粥,已成为常州人的骄傲,这也是烹协送给我酒楼的一个金娃娃。我在这里代表我酒楼的全体员工向中国烹协再次表示我的感激之情
尊敬的领导和同仁,我是一个刚步入餐饮业的新兵,我们酒楼是在烹协的呵护和前辈们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,在迎接WTO到来的时候,我愿和大家一起肩并着肩、手挽着手,高举着中国烹协授于我们的旗帜,迎接新的挑战,为中华民族的餐饮事业,抛洒自己的一腔热血。
谢谢大家!
常州菜根香酒楼 周泽清
二00一年十二月十五日